一般對好奇的定義都是往外的,我今天想要談的是向內的好奇。我們人的一生都在忙著追求,年輕時追求成功,追求5子登科 (妻子,房子,車子,孩子,金子),年老了追求健康,長壽,快樂,幾乎都沒有時間往內好好的觀察自己,感覺自己,好奇一下自己為何有這麼多的追求?追求那麼長,那麼久的時間,我快樂嗎?
榮格的MBTI測驗裡有分內向與外向的動力來源, 內向(Introverted)的人,他會比較容易往內看與覺察,而且也從這個覺察的過程中獲得能量。外向的人則必須從外面的刺激來獲得能量,他定義這是一個人的天性, 當然他也承認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圓滿具足的,陰陽和合,外向與內向都在我們的內在本來就具足。
所以我們為何要從內來覺察呢?外面的追求又有什麼不好?
向外追求的好處是生活充滿了刺激與樂趣,永遠有忙不完的事情與學習,我們看似充實,也會讓很多人羨慕。我有一些同學,退休後一天到晚遊山玩水,走遍世界各地,嚐偏各地的美食,生活很豐富,每次同學會談到他們去哪裡玩,就覺得話題很豐富。 這樣的生活會有什麼不足呢? 那就是有一天我們會走不動,吃不下, 像現在的武漢病毒, 我們無法出門,如果一旦生病,那麼生活會變得如何呢? 我們還是得要面對內在的自己,真正的自己。
內在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它永遠屬於你,沒有任何病毒可以拿走,當我們一個人在家覺得無聊時,這是最好的往內好奇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奇什麼呢?
理性層面,我們可以好奇自己的行為,假設,想法,價值觀,期待,信念
感性部分,則可以好奇自己的感受,身體覺察,直覺與自己的需要
靈性部分,我們可以好奇自己的信仰,願力,與自己是誰?
這樣的好奇有什麼好處? 讓我來說一個教練的故事,A主管常被抱怨不夠授權,他的行為是:在跟屬下開會時問很多的細節,而他帶領的都是高階主管,被問多了以後, 屬下開始什麼都不做決定,有能力的會想要離開,因為感覺自己不被信任。
A在被教練後發現,他也希望多授權, 但是他非常有責任心(價值觀),擔心授權後,事情做不好會失敗, 他會對不起公司交付給他的責任, 問屬下很多的問題,會讓他安心 (感受),他對自己的期待是一定要成功,不可以失敗。 再進一步的探尋後發現他對危險的高度警覺來自於小時候的一個接骨的經驗, 車禍受傷後碰到一個郎中大夫,差點讓他的骨頭長不回來,這個經驗讓他從此在重大事情上對人不怎麼信任。
如果A不對自己好奇,不去探索為何他有如此強烈的不安全感? 他的授權問題會不容易從源頭解決。 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是完整圓滿的,但是因為後天的經驗讓我們產生了很多的偏見與惡習,好奇讓我們不評斷,讓我們接納自己,有重生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好奇帶來學習,學習讓我們前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下面寫一個我自己的好奇的例子:我今天跟同事開會,她很堅持要把一個合約修改成她要的樣子, 我也很堅持不能再修改了,因為我覺得那會傷害到公司的利益。 在這個事件裡,我可以好奇自己的是,我為何如此堅持? 我的感受是什麼?我的想法/信念/價值觀是什麼?
我的情緒是有點生氣的,覺得這個夥伴為何講不通呢? 不是已經照她的意思修改一版本了嗎? 我有一個價值觀是【效率】,溝通要有效率,講過一遍就應該要懂, 我對她的期待是她應該要站在我們公司的立場來想事情,不是只站在對方的立場。我的需要是要被她聽到。
我這時先把自己放下,看一下她的需要是什麼? 她的感受是什麼? 她的想法是什麼?
我看到她的價值觀是公平與和諧,她不希望跟我們的合作方起衝突, 也希望能公平的對待合作方, 她也需要被我理解,她的感受應該是無奈。
當我看到她的需要後,我決定要再跟她溝通一下,讓她知道我是理解她的, 我也知道她的難處,但是我們必須要面對這樣的困境,我會支持她處理合作方的問題,她可以不需要面對,直接交給我們其他人來處理即可。這個溝通的危機就因為我的好奇,開始有了轉變,雙方也都能圓滿。
現在邀請你也做一個好奇的練習:
1. 你今天的情緒事件是什麼?
2. 在這個事件裡,你的行為是什麼? 情緒呢? 什麼想法或觀點影響你的情緒?你身體有什麼覺察?(例如:呼吸急促,肩膀緊繃。。。),你的需要是什麼?
3. 你對這個事件的對象有什麼觀察?(好奇對方),他/她的行為是什麼? 感受,想法 又可能是什麼?她的需要可能是什麼?
4.寫到這裡,你有什麼學習呢? 請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