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MCC 大師教練之路三-真我之路!

教練本身必須找到自己的完整(真我),能真實的看見與接納自己,這樣才能欣賞與信任客戶的完整

MCC 申請

2015年達真決定到大陸去發展,當時在上海有一位達真的學生T, 他是業務出身,對教練很有熱情,在他的鼓勵下,我們決定到上海開班。 達真由於知名度不高,在上海招生不易,T告訴我其他的教練學校的校長都是MCC(Master Certified Coach), 只有達真是PCC(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 他在招生上遇到了瓶頸,希望我去拿MCC, 為了讓他在上海招生比較容易,我決定去申請MCC大師教練。

這又是一個『無我利他』的因緣,對於名利沒有什麼需要的我,因為要幫助他,我決定走上這條開疆闢土之路,到今天,我仍然非常感謝T,如果不是因為他的期待,我可能還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永遠不知道MCC的堂廟之美!

申請MCC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需要找MCC做Mentor (督導),我上網查了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的MCC, 寫信給我認為合適的幾位,請他們做我的教練督導,所有的信件都如石沉大海,只有一兩位回應我,回應的也都說他們沒有提供這樣的服務。

我只好放棄找華人教練的想法,決定找老美,終究教練在華人世界的歷史,沒有歐美來的久。 上網再次Google的結果,發現有一位以前ICA認識的老師,她竟然是MCC,而且也提供教練督導的服務,這個發現讓我喜出望外,立即寫信給她。 她也很快的回信, 於是我們開始了幾次的督導教練。

開始沒多久,我就發現我這位老師完全不了解ICF 的評估的標準, 她也沒有做過ICF 的評估教練,她的輔導完全無法幫助我。 我勇敢的向她提出我要終止我們的教練關係,而她也算開明,接受了我這位學生的退學。

下一位督導的選擇,我決定要非常慎重,ICF 網站裡的資訊很多,無法做決定,於是我先縮小到大城市的範圍,在New York 找督導,幾位MCC跳了出來,我email了幾位,一位立即回覆我的法國人取得了先機。 這位教練曾經是ICF 的評估教練,當時專門在做MCC的督導工作,這次我要求要有一次Trial Session(教練嘗試),在做完Trial後,我很確定這位就是我要的督導教練了。

一年的申請

前幾次的督導,我的教練帶子被批評的體無完膚,我完全不知道未來要怎麼做,才能符合MCC的標準,什麼是“客戶的目標不是目標”?如何做到?那是一段挫折感很大的日子,嘗試了幾次,我還是摸不著頭緒,我鼓起勇氣請我的督導示範一下如何做好目標設定?她當場教練了我的議題,我才發現原來她也不過爾爾,跟我的教練水準不相上下,如果她可以,那我也應該可以。 

感謝我的督導讓我恢復了信心,我開始努力找不同的客戶來練習,一開始我以為一定要用英文來教練, 約了好幾位英文不錯的親朋好友, 教練了幾次,發現用英文的效果跟中文比差太多了, 我必須還是要用中文。 我寫信給ICF 說明我的困難, ICF 回信說可以交中文的教練帶,哇,這可是一個峰迴路轉的大好消息, 我高興極了!

做了幾次的中文教練,我覺得自己準備好可以送審了,第一次送審的2個帶子,ICF的評估教練說其中一個帶子太像諮商,原來教練裡不能談太多的過去,我引以為傲的深度教練,在ICF的規定是不合格的。

我立即修改了教練方式,為了要做到“真我”Being的教練,不能太談過去,要在當下讓客戶看到他的真我的力量! 感恩有高度覺察力的D客戶出現,讓我兩次的教練很順利,帶子送審也很成功,在2016年終於拿到了MCC.

MCC只是一個起點

拿到MCC,成為台灣第一位大師教練,這是我一點都沒有想到的榮耀,而在這申請過程中,我其實有非常多的學習,我終於知道為何一定要成為MCC『大師教練』!

MCC的申請過程雖然有很多挫折,但是也指引了我學習教練的目標與方向, 我了解到為何教練學校的校長必須要有MCC的資格!學習教練最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幫助客戶什麼? 對教練本身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這過程中的發現是:

  • 1. 教練的最終目的是協助客戶找到他真正的自己(真我),客戶的Being與客戶的完整 (Whole Person)
  • 2. 教練本身必須找到自己的完整(真我),能真實的看見與接納自己,這樣才能欣賞與信任客戶的完整
  • 3. 教練的『無我』修煉,是最重要的修煉,如果在教練狀態下做不到『無我』,那麼成為MCC只是一個術的培養, 無法真正感受到MCC的喜悅。

這幾個發現堅定了我成為頂尖教練的決心,我學教練的目的與MCC的宗旨不謀而和,MCC之路對我而言才剛開始而已,之後的發展與修煉的成果,才是更讓我期待的。。。

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喲!

大師教練的養成

第二次的教練我發現帶子已經從2分進步到6分的MCC程度。這次進步這麼大的原因,主要在教練做到了『不用力教練』

自從2016年拿到我的Master Certified Coach (MCC大師教練), 2017年開始輔導第一位MCC, 她是一位大陸的教練,在努力辛苦了2年多後,2020年拿到了ICF認證的大師教練, 過程中,我看到她極大的成長,從非常的教導與競爭式的教練,到後來完全以客為尊,不用力的教練。這個過程中,她增加了自己的感性與同理/同在的能力,但也仍然保存了她自己的特質-非常清晰的邏輯分析與聆聽的能力。

這個成功經驗後,我更期待能協助達真的學生們也可以順利的取得MCC的證照,讓達真的專業在業界展現,成為MCC大師教練的培育中心。 今年終於有一位學生勇敢的提出這個要求了;第一次的教練在2022年3月開始,我依照慣例,都會請學生自己評估一下她覺得這個帶子(教練帶)達到MCC的程度,學生只給自己評2分(10分滿分)。 這個帶子我看到的核心問題是教練的目標沒有啟發客戶的創意與思維,也沒有跟客戶成為完全的夥伴關係,客戶位置比較高,而教練的位置比較低。

我們討論了後續她要努力的方向,第二次的教練我發現她想要改進的部分,大概做到50%,但是帶子已經從2分進步到6分的MCC程度。這次進步這麼大的原因,主要在教練做到了『不用力教練』,跟隨客戶,隨時跟他Check 方向,讓客戶做自己的主人;而要加強的部分,我們先從聆聽著手,學生想要學習的是從聆聽客戶限制性信念,及非線性的聆聽來開始。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其實自己不是聽不到客戶的限制性信念,是她自己告訴自己,她不應該看客戶的陰暗面,萬一跟客戶衝突怎麼辦? 還要花時間處理情緒,這些又跟她的效率及理性的價值觀衝突,所以在教練的過程中,她會下意識的避免去做客戶的鏡子,照出真實的客戶樣貌。

覺察自己

成為MCC 大師教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修煉,能否覺察自己的完整?自己的限制?自己的平等與無我? 這次的教練輔導,學生就看到其實自己沒有平等的對待客戶的美好與限制,她有一個偏好與評斷,透過她的自我覺察,她產生了發現真正的自己的喜悅。雖然我們的目標是拿到MCC的教練執照,但是我更珍惜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員對自己的發現及我能與她共創的有機成長。

欲知後事如何? 請繼續跟隨我後續對這個教練輔導的記錄吧!

結業不是結束

在達真有這麼多的生命之流在這裡交匯,他們會孕育出什麼力量?是否會匯聚入大海與更多的生命交流與震盪?

昨天在冷風細雨中,完成了第14屆專業班同學們的結業,這一屆的同學大半是經過全程初階班的網路課程的洗禮,才來到專業班。還好疫情在去年年底獲得控制,專業班採取大部分的課程都用現場上課的方式進行。

現場上課的好處是:
1.同學們更容易彼此熟悉,建立信任感強的Peer關係
2. 現場的體驗課程讓同學們的覺察力更增加
3.跟講師與助教們的關係也比較緊密,容易立即獲得現場的支援

12天的課程下來,同學們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收穫,有的說到她們本來有些猶豫,因為擔心自己工作太忙,無法專心的學習,但是三個月下來,她們都很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也有的同學說自己很有洞見,一開始就報了直通車的6個月的課程,現在回頭看,仍然很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

到底為何大家都很認同達真的專業班的課程呢? 同學們談到了Satir課程帶給他們覺察力的提升,陰影課程讓他們打開了潛能-知道自己不喜歡的特質是很有力量的,而大我又讓他們看見更無限可能的自己,當然達真的心法-平等,無我,更讓他們能更平等的對待他人,不論是家人,同事,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轉變。

當天結業口試時,一位同學買了一本書給另外一位同學,只因為她感覺對方有需要,而收到書的同學,翻了前三頁就開始大哭,覺得這本書完全映照他現在的心情。

另外一位同學談到他到麵店點餐,服務人員拿麵來的的時候,竟然把她的手指頭浸在麵湯裡面,他說以往的他會大發雷霆,但是那天他一點都沒有生氣,還把所有的麵跟湯都吃完了。

這些故事其實是讓我們知道,這些改變已經在他們的生活中發生,所有的故事已經不再是故事,它們是活生生的每天在我們的周圍產生影響了。

在達真有這麼多的生命之流在這裡交匯,他們會孕育出什麼力量?是否會匯聚入大海與更多的生命交流與震盪? 我沒有答案,但是我知道,在4月2日的今天,同學們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影響力,他們先影響了自己去改變;下一步就是成為一位好教練,影響他人改變。

讓我泡一壺熱茶,為大家奉上,在這裡祝福所有的同學,不論4/2考試的結果如何, 我都很以各位為榮!路遙知馬力,讓我們都能成為終身的『自覺覺他,無我利他』的達真人!

覺察與敏感

覺察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我採取喬卡巴金(Jon Kabazin)的定義如下:

正念是一種透過專注,有目標的,在當下,不評斷的覺察。 它的目的是讓我們獲得智慧與自我了解。

Mindfulness is awareness that arises through paying attention,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non-judgementally. Mindfulness is used in the service of self-understanding and wisdom.

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常常遇見很多高敏感的學員,我會誤解這些學員的覺察力是高的,於是我對他們的期待會比較高,這間接造成我對他們學習進展不如預期的干擾。

高敏感不是高覺察

事實上,高敏感並不是覺察,高敏感很多時候會造成覺察的干擾。例如:一位對情緒很敏感的學員,她/他會被情緒控制,常誤認他/她自己的感受是正確的,於是對於人/事,會產生誤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最近一位學員跟我的對話是:『我想知道為何你很好奇我怎麼認識老婆的?』他是一位高敏感的學員,過去談話中,他說到自己的老婆在外商工作,會嫁給他,他自己也覺得是很特別的一個緣分。我在過程中,也表明自己的好奇,因為我在外商工作工作的經驗是:外商的中高階主管,通常都比較現實,比較理性,怎麼會喜歡這麼感性的一位男性,我著實感覺好奇。這位學員把我的好奇放在心上,大概不舒服了一陣子,最後終於提出來跟我做了澄清。

在上教練輔導課程的時候,一位學員看完PCC教練的示範影帶,她當下感覺非常不舒服,跟我說:『她看見影片裡的客戶一直做深呼吸,她不知道為何身體非常不舒服,自己幾乎換不過氣來!』,當天這位學員半天都無法專注的上課, 這位同學也是高敏感的同學。

這是兩個高敏感不等於高覺察的例子,首先高敏感的人容易評斷,沒有目標,如果能夠轉『高敏感』為『覺察』,首先就必須要認清楚情緒身體的感受想法都是假的,他們都是協助我們覺察的工具,但它們不是真實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金剛經

如何轉化敏感為覺察呢?

首先高敏感的人對自己的身體或情緒的感受是敏感的, 要善用這個長處。 當覺察到自己有情緒的波動或者是身體的感覺時,微細的不舒服,例如:心跳加快,喉嚨卡住,肩膀緊,或感覺壓迫,生氣,悶,請立即開始深呼吸,專注在吸氣與吐氣,把氣息吸到丹田,大約要1-2分鐘,練習久了可能在2秒內完成。一面吸氣,一面感受一下這個穩定的自己,這個才是真正的自己-穩定的,廣大無邊的自己。專注在這個自己,很快的,高敏感的人就可以恢復正常,成為高覺察的自己。

讓我們再回到覺察(Mindful)的定義,三個元素很重要:
有目標在當下不評斷,上述的OBF Model,

在O的部分,觀察(Observe)讓我們不評斷,純粹觀察自己的狀態;

B呼吸(Breath) 讓我們回到當下,

而F 讓我們專注(Focus) 在目標上,這個目標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歡迎大家多多練習這個Model, 讓我們透過覺察,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們真的在助人嗎?

當你在教練的時候,請先拿掉這助人的執著心,真心聽見對方的需要,看到對方的潛能,讓客戶能因為你而找到他自己內在的力量,那麼這才是真正的助人。

每期來的學員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們助人的心, 但是助人的心真的對自己的教練有幫助嗎? 會不會有時候它反而是個阻礙呢? 


學員小尼是一位善於聆聽關鍵字與替客戶抓重點的人, 幾次聽他的錄音檔,只要他教練不順,主要的原因都是他太急著幫助客戶。有時是急著幫客戶解決問題,於是很快的提出封閉問題,有的時候是急著想要帶領客戶走出他的困擾,而他自己有定見,認為客戶應該要走某個方向,於是就無法真正的聆聽客戶。

當這些情況發生時,我請小尼回顧一下他當時的狀況,發現都是因為他的有我,當他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有自己的目標時,通常都聽不見客戶的聲音,於是客戶提出來的行動方案也就不是真的行動。

我們是否常常也發生這樣的狀況呢?在家庭中,我們常常想要幫孩子做決定,做選擇,認為我們的想法比較好,於是通常沒有聽到孩子的心聲,孩子從此就不想跟我們溝通,最後秘密的進行他自己的決定,讓父母大為傷心或失望。這些都是父母假助人之名而做出來的可能是害人害己的行為,我不懷疑父母的用心,但是我們真正要覺察的是自己,我真的在幫助孩子嗎? 還是我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或者我認為我比孩子或比客戶更了解,更懂他的人生?

我認識的阿明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來學教練完全是因為兒子,兒子考大學時聽了父母的意見,選擇了一個他不喜歡的科系,後來決定要修學,學習他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在這過程中阿明很痛苦,兒子也很痛苦,阿明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兒子看清事實,但是兒子卻覺得自己是委屈求全。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助人呢? 我們真的在助人嗎? 在助人的當下,我們是要展現自己的能力與看見,還是我們真的是無我無所求的助人呢?

小尼教練的對象是一位大四的學生,她希望了解自己大四到底該做什麼樣的選擇,是要選她自己最有熱情的餐飲業,還是符合大家的需要去考公職,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小尼覺得他應該要去考公職,因為這位同學家境清寒,家人很需要她的收入,而餐飲不急著現在做,將來再投入都還來的及。因為小尼已經先入為主有了想法,於是就像阿明一樣,聽不見對方的需要。

這位大學生害怕失敗,跟阿明的兒子是一樣的,如果教練能夠真的聽見他的害怕,讓他能面對怕失敗的想法,那麼任何的選擇就都不是問題, 很可惜因為阿明跟小尼教練都執著於自己的想法,於是教練就無法成功,導致兩位教練都對自己很不滿意,這真是一個雙輸的選擇!

我們真的在助人嗎? 當你在教練的時候,請先拿掉這助人的執著心,真心聽見對方的需要,看到對方的潛能,讓客戶能因為你而找到他自己內在的力量,那麼這才是真正的助人。

從美國示威事件談平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還沒有走出COVID19 的死亡陰影,最近又發生了全美的暴動,起因就是美國警察以非人道的方式殺害了一位黑人。現在全美國都發動了示威遊行,但是暴民藉著這個機會開始搶劫,造成很多大城市例如紐約,洛杉磯 等都實行宵禁。大家想想,台灣實施宵禁是多少年前的事情? 恐怕很多人都不記得了,由此可知美國這次事件的嚴重性。

美國的這個事件似乎離我們很遠,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其實我們都是有連接的地球人,如果這個黑人是我們的小孩,我們會多麼的悲痛呀! 為何人命可以因為膚色而被如此不公平的對待? 平等為何這麼困難? 沒有平等怎麼會有真正的自由?

女兒在美國上班,我看了新聞後,跟她特別叮嚀,不要置身事外,要想辦法投入,不管是捐錢,捐時間,我們要告訴世界-We Care! 這次運動的主題是『Black Life Matters』,我個人認為每個生命都要尊重,不管黑,白,黃。。, 女兒說他們公司已經發起捐款,她會加入,我聽了感覺很開心,女兒果然是有同理心的。

在台灣,類似的事件也在發生, 得到COVID19的人,會被街坊鄰居不平等的對待,藍綠分裂, 支持罷韓與反對罷韓的壁壘分明,如果網路聲浪支持某個言論,另外的聲音就會被霸陵,這都是不平等。 我們要捫心自問,什麼是包容? 什麼是真民主? 如果台灣只有一個黨派的聲音,那就永遠沒有真正的民主,我們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平等的對待每個周邊的人,事,物?

看到美國這次事件鬧的這麼大,其實不是單一的事件而已。從歐巴馬上任做了美國的第一任黑人總統後,黑人就經常被不平等的對待,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從來沒有消失過,而川普總統更加速了這個分裂,我們看到的是權力的腐化,為了權力,任何犧牲都再所不惜。

台灣也好不到那裡去, 民進黨上任以來,一直打擊異己,趕盡殺絕,從黨產的處理,到現在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追殺,都讓人寒心。 我們有真正的民主素養嗎? 我不是國民黨,也不是民進黨,但是我已經看到國會一黨專政的後果,國會議員只會服從總統,沒有監督的精神及其他的選擇。

真正的平等,帶來人與人的尊重, 人與環境的共榮,人與動物的共存,我祝福美國能夠透過這次的和平示威,帶來對【平等】的重視。也希望台灣的人民,也能反思一下自己,我們是否真正平等對待周遭的人,尤其是你討厭或反對的人,真正的平等是從這個反思開始的.

附上這個紐約警察下跪的畫面,他們展現了真平等。警察們沒有忘記他們的職責,但是也展現他們的同理心,勇敢表達他們的看法。
紐約警察與和平示威者一起下跪表達支持